日期:1970-01-01 / 人气: / 来源: / 发布:

近年来,铜仁始终以党建信息化作为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依托“互联网+”,围绕“一站两网三屏”建设,创新运用大数据手段,建好建强远程教育站点,大数据云平台、铜仁党建红云、网站、广播电视频道、手机微信平台等已成为开展党建工作的有力“推手”,从而推动党建工作实现智慧升级,推动党建工作更好地服务改革发展,更好地服务国计民生,助力脱贫攻坚。

“互联网+讯息”构建党建工作宣传新体系

我市利用互联网资讯传播速度快的优势,构建自上而下的党建工作网络宣传体系。抓党建宣传网站建设管理,规范建立“铜仁组工网”,设立基层党建、远程教育等栏目,开设“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等专栏,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不断对网站进行优化,促进党建工作宣传。充分依托“铜仁组工”微信公众号,结合“今日头条”“腾讯一点通”等平台,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关注微信号,及时上传党建工作动态和讯息,实时进行资讯推送,全天候为用户提供最新资讯与热点新闻。积极 探索建立“远教+合作社+基地+农户”或“支部+远教+合作社+协会+农户”等机制,创建“四型远教”示范站点1102个,农村专业合作社建立远教站点217个,开展党员创业培训班1086班次,培训17万余人次。

“互联网+学习”构建党员教育培训新平台

我市进一步整合“互联网络、电视网络、移动网络”三网资源优势。推进远程教育站点、道德讲堂、村级活动场所、农村书屋、干群连心室联建共用,构建线上有网络、线下有场所的远程教育阵地保障体系。建立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35个,先后培训党员干部群众80万余人次。大力推广“预约点播”,根据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的需求,探索建立电视频道与远教终端站点有机结合新机制,进一步拓展电视频道教育培训功能,不断提高节目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全市共开设党员教育电视栏目10个、电视频道8个,共收到群众点播需求1600余条。整合全媒体开发打造“铜仁组工”微信平台,精编“微课程”,定期为党员推送个性化学习内容。目前,推送各类学习内容448条。

“互联网+数据”构建党建智能管理新阵地

我市积极发挥现代网络即时传输的优势,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的工作系统。结合“贵州党建云”和“铜仁党建红云”平台建设,各基层党组织采取“忙时夜访、闲时约访、平时走访”等形式,统一采集并录入党员及党组织基本信息,对录入信息采取系统校核和人工核对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数据完整准确。目前,全市146498名党员7161个基层党组织信息正有序采集录入。

依托智慧党建云平台的建设,充分运用“铜仁党建红云”平台数据库,督促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制度,及时掌握分析7161个基层党组织开展组织活动、党员活动等情况,增强党内组织生活的原则性和严肃性。重点建好村(社区)干部、大学生村官队伍、第一书记队伍、基层党务工作者、软弱涣散党组织数据库。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对党组织、党员及各类活动的大数据随时进行比对、分析,及时掌握党组织和党员的情况,为党员开展学习、结对帮扶等提供最直接、最真实的数据资料。

“互联网+服务”构建联系服务群众新模式

我市积极构建网上服务渠道,利用网络服务党员群众,解决服务党员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结合驻村、选派第一书记、党员领导干部蹲点包干工作的开展和“民情大数据”的推广运用,按照“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按图销号”的要求,对贫困乡(镇)、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并提供扶贫项目推进、扶贫工作开展的全程跟踪和决策支持。目前,已走访群众145万余人次,协调项目3400余个、解决资金1.7亿元,办实事好事10万余件。利用电话、流动党员QQ群、微信群等,加强与流动党员的沟通与交流。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站点作用,搭建“亲情视频聊天室”,让外出务工党员群众在节日期间、平时休息时间与亲人在电脑前“面对面”进行亲情视频交流。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整合红色网络教育、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基层便民服务平台等资源,增加智慧党建的动力源泉。同时,还在网站上设置群众留言专栏,群众匿名来信信箱,举报投诉电话等平台,方便群众的意见反馈与监督,搭建桥梁,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

作者:黄欣 编辑:张晓云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