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1970-01-01 / 人气: / 来源: / 发布:

铜仁市教育局抢抓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新机遇,巧借五步工作法,既部署了“过河”的任务,又着力解决“桥”和“船”的问题,有效推动了市“校农结合”工作。

一、迎上布下出政策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校农结合”助推脱贫攻坚的意见》(黔教规划发〔2018〕32号)和《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2018年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令扎实推进2018年教育扶贫工作的通知》(黔教规划发〔2018〕41 号)文件精神, 我市结合自身实际,制订出台了《铜仁市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学校“校农结合”助推脱贫攻坚实施方案》,为全面助推全市产业脱贫,深化学校食堂内部管理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统一思想疑共识

为了让“校农结合”工作在我市生根发芽,遍地开花。3月12日,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黄霞召集各区(县)教育局局长、营养办,相关企业负责人和市教育局相关科室负责人在铜仁市教育大数据应用体验中心召开了“校 农结合”推进会,就贯彻落实教育扶贫“春风行动”、“校农结合”精准扶贫进行了安排部署,并对落实好相关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要统一认识,转变观念,教育部门要积极协调相关单位和部门抓好“校农结合”工作, 成立“校农结合”专班,制定实施方案;二是全市学校食堂食材的“四统”配送企业必须与当地种养殖生产基地签约采购常用农产品,使贫困群众生产的农产品优先进入学校食堂,促进地方产业发展,群众增产增收,助推脱贫 攻坚。

三、工作落实抓培训

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叶通贤,在铜仁市教育大数据应用中心体验中心对各区(县)教育局局长、营养办和相关企业负责人进行了“校农结合”相关工作培训。一是摸清底数。各区县按照学生实际就餐人数、食谱,测算 每年各种农产品的需求量;二是建设基地。教育部门要主动协调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根据本地气候、土壤和学校需求情况,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实行订单式生产;三是采购农产品。各区县,按照学校需求 ,优先采购贫困户的农产品,且给贫困户拟定一个保护价,确保贫困户利益。

四、推进实施强督查

为了了解各区县“校农结合”推行情况,市教育局采取了以下两种方式进行督查:一是组织专项督查组对各区县 “校农结合”签约情况进行督查。目前,全市教育部门组织配送公司与生产基地签约253个,其中种植基地 168个,养殖基地85个。二是市教育局每天对营养餐智慧云管理平台中“校农结合”的各种数据进行抽查,及时掌握了全市各区县“校农结合”实施情况。

五、强化考核严问责

为了使“校农结合”落到实处,贫困户增产增收,我市要求各区县教育局,制定对配送公司管理和考核细则,按年度对配送公司进行考核。配送公司配送的营养改善计划学校食堂,未达到向贫困地区贫困户采购农产品占食 堂采购总量的40%以上的,视为配送公司未按要求执行,考核不合格的,取消次年参加配送招标资格。

通过扎实推进“校农结合”,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采购占比逐步提高。从2018年春季学期以来,全市营养餐学校食堂共采购农产品3.25万吨,其中向贫困地区采购常用农产品1.8万吨,占采购总量的55.4%。二是推动计划 生产。由于学校需求的持续稳定和品种多样化,引导生产基地和农户有计划生产。三是精准扶贫成效突显。在与教育部门签订“校农结合”生产基地中,共带动7342户农户参加生产活动,年预计实现人均增收4200元左右,充分 调动了贫困户生产的积极性,使贫困群众增产增收,为实现脱贫攻坚作出积极贡献。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