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2.7亿学生餐” 需厨艺更需良心与责任
日期:2018-11-05 / 人气: / 来源:多彩贵州网 / 发布:媒体专员-杨凤琴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1.38万所,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2.70亿人。校园餐业已成为一种社会刚需。2.7亿学生的这顿饭怎么做?(新华社10月31日)
近年来,与少年儿童息息相关的校园餐日益受到关注。一日三餐的品质,对尚处于成长发育期的中小学生极为重要,也事关家庭和社会发展的未来。
然而,屡屡发生的学生营养餐问题却不时在刺痛家长和社会的神经,突破做人甚至是法律的底线。部分校园餐从业者与行业专家表示,校园餐亟须通过从严制定行业标准、加强餐食营养科学搭配、普及食育教育等方式,消除危害孩子身心健康的隐患。
在校园餐领域,立法、监管、评价等方面尚缺乏统筹规划与顶层设计。日前召开的“2018中国(泰安)校园餐大会”明确,“《学生餐营养指南》规定了6岁至17岁中小学生,一日三餐的能量和营养素供给量、食物种类及配餐原则等。”这份卫生行业标准虽已于去年8月发布,但许多一线企业对此恐怕知道的不多,“照此办理”的更是少之又少。
校园餐的特殊性决定了需要制定相应的国家及行业强制标准。然而,时下,校园餐的日常监管呈现多头管理态势,需要形成系统常规有效的管理体制。一些学校自主经营食堂缺乏监管考核评价标准,社会餐饮企业准入校园餐的资质、考核、评价、退出等机制不规范。
早在2007年,上海市即在部分中小学试点开设了食品安全教育课。课程主要针对青少年群体中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开展专题教育。所谓食育教育,就是从幼儿期起对受教育者给予食品及相关知识的教育,并将其延伸到艺术想象力和人生观的培养。教育部门希望通过推广这一课程,逐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针对长期以来食育教育明显缺失的现实,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学校既要教授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培养少年儿童养成健康良好的行为习惯。在重视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重视食育教育,以此提升中小学生身体素质,降低不良生活习惯的发生率,构建更健全的人格品质。
做好学生餐,需要厨艺,更需要良心和责任。随着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落地,人们对“吃得安全营养”的需求更加凸显。正因为如此,时下校园餐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亟待引起高度重视并尽快出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首先要尊重科学,不要相信一些山寨社团“食物相克”之类的缺乏科学理论依据的伪科学,要注意培养孩子正确的饮食观、营养观,远离各种碳酸饮料及“五毛食品”,加快校园餐提质升级,坚持“质”与“量”并重,杜绝过期变质食品,用产品质量来倒逼生产流程与原材料。同时,建立食材追溯体系,全面守护学生营养餐。学校和家长应尽快采取措施加强食育教育,教会孩子们辨别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校园餐要在营养、口味上多下些功夫,让孩子们不仅吃得饱,更能吃得好,拒绝铺张浪费。有关方面必须严格加强监管,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并严加追责。确保孩子健康成长。
推荐内容 Recommended
- 贵州新闻联播:铜仁大数据平台上09-08
- 央视《新闻联播》贵州:巩固脱贫03-27
- 碧江:一顿学生营养午餐的连锁效03-24
- 铜仁:大数据搭建农产品产销桥梁05-26
- 碧江新闻:市政协调研组到碧江调04-20
- “铜仁疫情登记”小程序上线 智能02-19
相关内容 Related
- “e法黔行 普法有我”调研简报06-25
- 铜仁市大数据局领导一行莅临 山久06-05
- 铜仁获得首张数据知识产权证书05-16
- 山久长青公司应邀参加第八届数字05-06
- 铜仁市政务中心一行领导莅临山久04-25
- 铜仁市人民政府陈明菲督学一行领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