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1970-01-01 / 人气: / 来源: / 发布:

自2011年我国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就餐营养改善计划以来,全国有29个省区3000多万农村学生受益,贫困地区学生告别了过去的“饿肚子上课”“营养不良晕倒”现象,学生营养状况明显改善,体质大幅度提高,营养餐成为学生看得到,吃得到的“民生红利”。

虽然营养餐取得显著效果,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完善的评估机制,营养改善计划在实施中缺乏科学反馈和指导,个别地区每每曝出“营养餐”安全问题。且不说配餐的“科学性”和“营养性”,连起码的“安全”都做不到,“发霉大米”“垃圾食品”“腐烂食材”混入营养餐的现象频发。

为何营养改善计划这项“民生工程”在一些地方连起码的“安全”都做不到呢?从媒体报道中,或可窥见一些端倪。据新华社记报道,江西省赣州市某乡镇中心学校在营养餐供应上存在“牛奶+X”的供餐模式,模式包括各种市面上买的到的面包、饼干、火腿肠、卤蛋等精加工食品,零食中添加了大量防腐剂和食品添加剂,很难保证学生的营养均衡更不要说学生的健康成长了。今年九月,江西万安县部分学校学生营养餐出现疑似发霉、变质等问题被曝出,万安县十余名学生被诊断为食物中毒入院治疗,这背后存在的深层次原因是相关责任单位监管不力。更为可笑的是,2016年江西上饶县被纳入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范围,两年内该县营养餐配送项目历经三次招标。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两次中标被撤销,最离谱的是,在“食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要求”一项中用GB/T23568《国家标准》,这一国家工业机床标准对于“鸭腿”的加工标准作为“营养餐”标准进行要求。招标过程连续发生问题,无疑监管部门存在失职行为。在陕西、广西等更存在“营养餐”连温饱标准都达不到的情况,由于营养补助标准多年未调整,资金不足导致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学校实际购买力下降,难以保障营养餐的供应。

缺乏有效的监管和科学的指导,“营养餐”安全问题就如同“定时炸弹”一样令人提心吊胆,在“营养餐”问题频出的现在,如何有效避免“营养餐”变“问题餐”值得我们深思。

令人欣喜的是,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紧急通知,部署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安全工作。通知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按照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安全有关工作要求,开展学校食品安全隐患排查、落实学校食品安全管理规定,完善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食堂就餐环境,要求厨师持证上岗,严格落实容器的消毒工作并针对学校水源、水质及食堂食品采购、运输、储存、加工等重点环节,建立完善的检查制度。针对不重视学校食品安全工作、不履行相关职责或履职不力的工作人员,按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做到了层层把关,责任到人,确保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有效实施。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