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1970-01-01 / 人气: / 来源: / 发布:

在脱贫攻坚战役中,碧江区始终秉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大力发展教育扶贫,从扶教育之贫发展成为依靠教育扶贫。

在碧江区101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共有中小学在校生10多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学生5504人。近年来,碧江区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和优势,在“精”字上下功夫,在“准”字上抓实效,不断加大扶贫力度,重点精准帮扶困难群体和薄弱学校,同时积极落实各项教育惠民政策,推进农村营养改善计划与山村幼儿园提质升级、加大特殊群体关爱力度、职业教育推动扶贫等各项工作逐步向纵深推进。

精准资助杜绝因贫失学和因学致贫

近年来,碧江区大力实施教育兜底资助。在省政府出台《贵州省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实施办法》的基础上,出台了《碧江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教育兜底资助实施方案》,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实施了教育资助全覆盖,并对政策出台前2014年以来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按照现行政策标准进行了资助。2014年以来,共计发放教育兜底资助2672.503万元,惠及建档立卡贫困学生18744人次。

全面落实国家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一律免交教科书费和学杂费,并对寄宿在校的学生实施生活补助。小学生均减免“两免”费用650元每年,中学生均减免“两免”费用900元每年;小学寄宿生每名每年生活补助1000元,中学寄宿生每名每年生活补助1250元。2014年以来,碧江区共计减免“两免”费用21786.8934万元,其中免学费20007.6万元,免教科书费1779.2934万元。发放寄宿生生活补助2626.975万元。

贯彻落实各项资助资金及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围绕“让每一个贫困学生都能读上书、读好书,绝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贫困而失学”这条主线,区教育系统学生资助部门严格把关助学贷款审核、公示、办卡、资金发放等资助程序,确保资助对象精准无误。针对贫困地区以及农村等失学辍学率可能较高的地方,把控辍保学工作作为脱贫攻坚的硬任务,压实工作责任,切实提高扶贫成效,杜绝因贫失学和因学致贫。2018年落实各项资助资金及生源地助学贷款4198.2945万元,惠及贫困学生41942人次;解决易地搬迁安置学生1430人就读。对接东西部教育协作扶贫,构建昆山碧江“大教育”格局。结对帮扶学校从原来的36所增加至60所,实现了城区学校结对全覆盖。仅2018年双方互访互派229人次交流学习,成功举办首届“昆山碧江教育论坛”。山村幼儿园与农村学生营养改善提质升级。

目前,碧江区针对学前教育“小学化”教学倾向严重、民办幼儿园之间无序竞争情况突出、农村学前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少数幼儿园办园多年,没有特色,处于低水平发展状态的情况。特制定了《山村幼儿园提质升级三年行动计划方案》,成立了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山村幼儿园提质升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教育局,负责山村幼儿园提质升级工作的具体事务。目前,该区已全面启动了38所山村幼儿园提质升级工作。通过区直部门帮扶和筹集爱心资金等方式,共筹集帮扶资金200余万元,山村幼儿园的环境得到大力改善。

此外,全面启动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提质升级。2014年以来,碧江区共投入资金6561.2427万元,用于农村学前和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现了农村学校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其中:义务教育阶段营养改善计划从2012年启动实施至今,学前教育营养改善计划从2016年底启动实施至今。营养改善计划义务教育学生每生5元每天,学前每生4元每天,菜谱标准为四菜一汤(即:一荤两素一汤菜),惠及学校137所学生2.3万人。

同时开展“校农结合”。全面启动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提质升级,惠及学校142所,惠及学生2.5万人,达到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充分利用学校营养餐学生食堂对当地农产品的采购需求,将学校农产品需求导向与农村产业调整精准对接,按照“智慧云营养餐+配送企业+贫困村集体经济组织+贫困户”模式,现已与全区8个乡镇的17个生产基地签署了蔬菜、食用菌、养殖基地收购协议,参与的贫困户有375户,惠及贫困人口913人,采购金额达580.73万元,采购农产品达93.81吨,完成了销售当地农产品占所有营养餐食材比例40%以上。

加大特殊群体关爱力度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青壮年大量涌入城市,留守儿童逐渐增多,他们的成长和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鉴于此,碧江区建成学校留守儿童之家28个,村(社区)实现“儿童之家”全覆盖。建成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40个、留守儿童亲情聊天室50个。其中:创建省级留守儿童示范学校1个、区级留守儿童示范学校2个。在全市率先成立区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1个,配备专职家庭教育工作者2人,开展家庭亲子教育讲座20场次。探索创新留守儿童工作,碧江区留守儿童“1234”工作法荣获铜仁市2015年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奖,成功入选贵州省优秀改革案例,并获得中央改革办作为经验交流在全国刊发。加强市、区特殊学校共建,基本形成“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的特殊教育办学模式,全区特殊儿童入学率达到100%。

同时,认真落实控辍保学“七长负责制”(区长、局长、镇长、村长、校长、家长、师长),把控辍保学工作纳入对乡镇(街道)、学校工作年度考核内容,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2014年以来,碧江区没有因贫困而辍学的学生。

职业教育扶贫授人以渔

就读于碧江区中等职业学校2018级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的任佳慧告诉笔者:“我很幸运学到这个专业,在这里学习根本不用愁工作的事情,这个专业与杭州柏庄酒店有协议,以后可以去那里实习,毕业后可以在那里工作,也可以自己重新找工作。”谈起自己的专业,任佳慧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同样在碧江区中等职业学校就读,来自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的张莎对现在拥有的读书机会视若珍宝。“这里有很多同学都和我一样来自农村,家境不好,原本我们的命运也是读完初中就去广东打工减轻家庭的负担,但是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不仅家里有补助,而且我们来这儿读书不要学费,还给我们提供生活费和教育资助,我感觉我生活在一个幸运的时代。”

近年来,碧江区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助推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切实履行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职责。碧江区中等职业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贵州省省级示范中职学校”“贵州省教育精准扶贫项目基地”等多项荣誉称号。2015年至2017年,碧江区中等职业学校共计招生建档立卡贫困学生1227人,培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25人次,毕业(结业)就业率达98%,带动脱贫15户60人。

通过5个精准(即精准招生、精准资助、精准培养、精准培训、精准就业)完成从“输血式”教育扶贫到“造血式”教育扶贫的转变。如今,碧江区职校已建立“3+2”五年制大专和“3+3”直升高职的体系,现已和省内外以及大兴工业园区、碧江经济开发区及其入驻的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校政企合作协议,和6家企业建立了订单式的培养班。2018年,碧江区毕业生人数837人,就业人数822人,就业率达98.2%。

下一步,碧江区将继续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各项资助政策,实现全区教育扶贫全覆盖。开办高中面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招生的精准扶贫班,实行中职面向贫困学生招生倾斜政策和免费教育,继续推进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模式。同时,加大昆山市、碧江区结对中小学、幼儿园、职校对口帮扶力度,扩大帮扶覆盖面,优先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加强学校网络教学环境建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确保教育扶贫成果得到巩固提升。(曾珍)

编辑:陈敏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