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深化校农合作助力脱贫攻坚 “校农对接”走新路“订单农业”促脱贫

日期:2018-12-22 / 人气: / 来源:铜仁市人民政府网 / 发布:媒体专员-杨凤琴

凛冬已至,沿河自治县黑水镇爱群村又迎来了一轮蔬菜产业大丰收,该村采取“校农合作”模式,让蔬菜产业在家门口就能销售出去,成为增收脱贫的新路径。

近年来,市教育局经过不断摸索、实践,探索出以构建“校农结合”铺设小康路的工作思路,采用“配送公司+村级党建+村级合作社+农户+学校”运行模式,与多家“校农结合”配送公司签订收购协议,为爱群村蔬菜产销对接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

在今年春风行动期间,爱群村销售莴笋、莲花白、黄瓜、豇豆、土豆等季节性蔬菜50余吨,直接经济收入近7万余元,受益群众100余户。夏秋攻势期间销售南瓜,冬瓜、萝卜、白菜等季节性蔬菜8余吨,近1.5万元,覆盖贫困户30余户。

为深入推进脱贫攻坚行动,促进地方产业持续稳步发展,自2017年起,我市大力推进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通过“校农结合”助推全市脱贫攻坚,实现学生健康、百姓增收的双赢局面。

积极构建以“学校+配送企业+生产基地+贫困户”为主的“校农结合”模式。各区县根据学校需求情况,与配送公司签订采购合同,配送公司在教育、农业等部门的组织下,优先与贫困户和贫困村生产基地签约,生产基地根据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生产,确保学校食堂向贫困地区的贫困户采购农产品占食堂采购总量的40%以上,确保本地农产品能够及时充分供给。

为保障学生吃上安全、营养的食材,今年春季学期,我市全面启用了"营养餐智慧云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将与教育部门签订合同的生产基地信息录入平台,包括生产基地名称、种养规模、生产品种、上市时间、上市量、带动贫困户户数、贫困户收入情况等信息。同时,负责配送学校营养餐食材的公司将在生产基地采购的图片、数量、农残检测、配送情况等信息实时上传系统,接受监督管理。生产基地随时掌握学校需求信息,随时调整种植品种、规模,适应市场变化,使"产、销、用"形成一条紧密的链条,实现了"线上信息共享,线上监督管理"的目标。

为了提高"校农结合"生产基地农产品质量,全市实行"六统一"生产管理模式。统一规划,签约合作社根据本县学校实际需要,规划农产品的种植养殖品种和面积;统一育苗,根据规划品种和面积,由合作社统一育苗,种植养殖贫困户按核算成本价在合作社购苗,既不用承担育苗失败带来的风险,又提高了农产品质量;统一物资,种植养殖所需的肥料、农膜、农药等物资由合作社统一代购,实行专药专管专用,严防农药残留超标,降低生产成本,确保了食材安全;统一技术,合作社统一向种植养殖户提供技术帮助;统一管理,合作社根据种植养殖贫困户的阶段进度实时安排生产管理;统一销售,种植养殖贫困户与合作社签订合同,只要质量符合要求,由合作社进行统购统销,降低种植户风险。

为了合理利润分成,促进"校农结合"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让利给生产基地和贫困群众,石阡县、德江县严格控制中间商的利润,规定蔬菜配送价的80%归合作社和贫困户所有,配送价的20%归配送公司所有,鼓励了生产基地和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保障了"校农结合"的可持续性发展。

目前,全市共有"校农结合"签约生产基地328个,采购常用农产品约55337吨,向贫困地区采购常用农产品约33342吨,占采购总量的60%,采购总资金3.48余亿元,其中向贫困地区采购资金2.12余亿元,占总资金的61%,共带动农户7432户,惠及3.3万人。(铜仁日报全媒体记者 田艳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