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智慧教育”开启教书育人新模式

日期:2018-05-24 / 人气: / 来源:铜仁日报 / 转载:媒体专员-杨凤琴

“这道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B。我们有11人选择A,39人选择B,正确率为78%。看一看为什么选择B?”走进铜仁市第二小学,会发现这里的课堂与我市其它区县不一样,最直观的感受是老师的手里和每个学生的桌上各有一台平板电脑。

在铜仁一中,化学组老师刘洋仅凭手中的平板电脑和一部投影仪,就可以实现课堂板书以及多媒体课堂的PPT演示功能。

3月中旬,我市依托铜仁教育大数据中心,首次实现全市高三毕业生模拟考试网上统一阅卷,实现了利用大数据对教学质量监测。

这一个个事例,都是铜仁“智慧教育”的精彩缩影。

近年来,我市将“智慧教育”广泛运用到课堂,老师通过大数据监测和筛选来帮助学生改善自我的学习,为其定制更适合于他的学习资源,这是我市将大数据运用于教育的一个尝试,也是我市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一次重大突破。

2016年5月,我市出台《中共铜仁市委铜仁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的意见》,将“实施智慧教育工程”列入主要任务,明确提出“在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等方面运用大数据信息技术,促进教育体系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形成开放、共享、交互、协作的现代化智能教育系统。”

同年12月,市委、市政府批复同意建设“中国西南教育大数据应用中心”;2017年11月,教育大数据应用中心上线试运行,标志着铜仁教育全面开启以大数据为核心驱动、以信息化应用为纽带、以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为基础,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面深度融合的教育信息化新时代。

值得一提的是,实施信息化战略,建设教育大数据应用中心,该中心以建设西南地区智慧教育标杆区域、成为全国“互联网+教育”的优秀示范区为目标,将铜仁教育大数据应用打造成贵州乃至西南教育大数据应用的一张靓丽名片。

那么,“智慧教育”怎么转换为智慧课堂,如何让智慧教育工程具体运用到教学中去,我市随即启用了“智慧课堂”工程。据了解,智慧课堂中的大数据全面关注个体学生的微观表现,诸如某个学生在一道题上逗留了多久,在不同学科课堂上开小差的次数分别为多少等等。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认为,这些数据对其他个体没有意义,但所有学生的数据整合起来就能解答教育过程中的许多疑问。

“以学生的作业管理来说,可通过系统布置、批改作业,还能就学生作业进行分析。比如判断题‘条形统计图能较好地显示数据增减变化’,问这种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答案是错误的,但班里87%的同学做错。”铜仁五完小数学老师张晓斌说。

而在系统给出的“试题解析”中,有对所考查知识点的解释,也会显示出做错题目的学生名字。这些通过对学生提交作业准确度的数据分析,让张晓斌很快就了解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同样,在语文学科的朗读中,学生也可以对着平板电脑朗读教材内容,朗读结束后系统根据朗读的“完整度、流畅度、声韵分、声调分”自动为朗读者打分并给予发音报告,对发音准确度进行评价说明。“报告会告知使用者是韵母中的前鼻音还是后鼻音发音不准,或者是声调中的上声第3声掌握不好。”铜仁一中初级中学语文老师符迪说,朗读能力弱的同学可以先听系统的范例,自己再尝试,直到满意为止。“系统给出实时报告的同时教师也会收到。”符迪如是说道。

为让“智慧课堂”进入全市所有公办中小学,学生在进行个性化高效学习的同时,方便教师差异化教学,还帮助学校以及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更为科学的决策管理……基于此,铜仁建设了覆盖全市中小学的“千兆到校、百兆到班”教育城域网。

在建立智慧教育云方面,铜仁利用“学生营养餐智慧云综合服务平台”进行营养餐管理改革试点,一键完成营养餐学校学生食用食材分类汇总和数据统计;全面实施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三通”工程。目前,全市中小学共建设“班班通”12038个,接入互联网的中小学校1369所,在国家和省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或其它网络资源平台注册人数达16万人。

下一步,铜仁还将着重关注大数据与一线教学的融合,让教学研究工作从基于经验向基于事实和数据转变,实现问题的解决。

众所周知,贵州是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而铜仁的定位就是成为贵州大数据的“孵化器”。目前,就铜仁发展教育大数据而言,切实按照了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坚持“快推、推好、推出亮点、推出成效”、“抓一项应用,落地一个项目,引入一个团队,培育一个企业,壮大一个产业”的大数据产业发展理念,成为铜仁大数据发展的新亮点。(记者 李孝成)

返回列表

©SJCQCS.COM 山久长青智慧云  黔ICP备16005184号

贵公网安备
52060202000205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520602356386178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