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镇远:狠抓农业产业调整 大力推进产业扶贫

日期:2019-07-26 / 人气: / 来源:多彩贵州网 / 转载:媒体专员-杨凤琴

多彩贵州网讯 近年来,镇远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一减四增”工程,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科技支撑和龙头带动”的原则,调减低效传统产品,增种绿色优质农作物,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创新产销对接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推进黔货出山,带动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长效增收。

江古镇大山沟养殖场一角(孙煜 摄)

精准选定产业

近期,正值镇远红桃成熟上市季节,各大桃园正在忙着采摘和销售。

笔者一行走进羊坪镇竹坪村红桃基地,漫山遍野的红桃硕果累累,惹人喜爱。村民们忙着采摘红桃,搬运装箱。

“我们的桃子具有香、甜、脆、利骨的特点,味道纯美,口感非常好,欢迎大家前来采摘、订购。”镇远县信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勇笑着说。时下正是红桃成熟的季节,基地里数十名村民正忙着采摘红桃,过硬的品质也吸引了湖南客商直接上门收购。

村民王堂芝正在采摘红桃(吴贤和 摄)

2013年,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陈勇在竹坪村罗家溪的一片荒山上发展起了镇远红桃种植产业,在壮大产业的过程中,政府和村支两委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除了技术服务,还帮助修通了基地里的产业道,方便产品的采摘运输。

如今,该基地的种植规模已经达到500余亩,红桃的年产量预计达到60万斤。红桃产业的发展壮大也为周边群众拓宽了增收渠道。

“我们基地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利益联结了周边60户农户,其中贫困户12户。同时,一年下来,解决周边群众务工达到1500余人次。”陈勇介绍说。

在红桃基地不远处,从蕉溪镇的木溪村到青溪镇的鸡鸣村,沿氵舞阳河两岸绵延二十里的玫瑰花进入第二季花期。游客们忘情地拍照留念,花农们喜笑颜开地采摘。

“我们一改传统的种植观念,将流转土地180亩来种植玫瑰花,直接惠及农户200户,其中贫困户70户。”蕉溪镇朗洞村党支部书记尹德明介绍说,种植玫瑰花实用性和观赏性很强,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这里的玫瑰花种植以鲜花食品加工为主,主要用于供应贵州花酒厂酿造花酒和昆明鲜花饼的生产。

2018年来,镇远县积极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花为媒,继续做起了“花”文章,新增种植玫瑰花、牡丹花、荷花、绣球花等花卉1.1万亩,全力将“鲜花经济”做大做强,促进了全域旅游发展,带动群众增收。

近年来,镇远县将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第一场硬仗”,坚持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按照“减玉米、稳烤烟、扩果蔬、增花卉、强养殖”的产业发展思路,以“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为目标,精准选定产业。

全县累计投入农业产业发展资金6.81亿元,因地制宜发展烤烟、花卉、蔬菜、精品水果、茶叶、中药材、生态畜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

2018年,全县调减籽粒玉米种植面积4.12万亩,种植烤烟4.29万亩、蔬菜14.78万亩、精品水果6.91万亩、花卉1.1万亩、茶叶1.92万亩、中药材2.36万亩;出栏生猪11.54万头、肉牛1.25万头、生态禽82.36万羽、肉兔6万只,稻田综合种养2.1万亩,实现了贫困户至少有2个产业覆盖,户均收入5000元以上。

加强利益联结

“这是我们村今年重点打造的产业,通过抱团发展,力争让村民们共同增收致富。”金堡镇贵界村党支部书记吴世钊介绍说,传统种植的人力、物力耗费较大,经济效益却不高。为摆脱这一制约发展的瓶颈,村支两委结合“一减四增”政策要求,积极优化调整农业产业发展布局。

2018年初,该村与镇远县天之地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合作,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鼓励村民积极参与花椒种植。

“通过多方考察和分析,算下来种花椒的利润将是水稻的两到三倍,亩均收入4000元以上,而且收益时间长。”吴世钊信心满满地说。截至目前,该村共种植花椒700余亩,带动贫困户70余户200余人。

该村村民吴世学看到村里大力发展花椒种植,经过一番盘算过后,摒弃了传统的种植观念,改种了15亩的花椒。

“政府统一送苗,公司的技术专家免费提供种植技术培训,最关键的是公司承诺兜底价包收到位,种出来的花椒不愁不赚钱。”吴世学乐呵呵地说。

除了像吴世学这样直接参与花椒种植,也有一部分村民则选择在基地里通过务工增收。

镇远红桃(江春健 摄)

“在这干活离家近,又不用下多大的劳力,一天还有80元的工资,比干农活强多了。”村民李思华笑着说道。

近年来,金堡镇党委、政府在推进精准脱贫工作中坚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帮助群众找准脱贫致富路子,积极发展产业增收致富。

村民们表示,不久的将来,种下的花椒树将变成“摇钱树”,而花椒种植产业也将成为增产增收的又一大支柱产业。

这是全县利益联结的一个缩影。镇远县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不断创新产业化扶贫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支部+基地+农户”等模式,采用入股保底收益、代养、就业保收和扶贫资金固定分红分期回收等机制,让贫困户获得流转土地收益、务工收益、分红收益等,实现了企业(合作社)与贫困户的利益双赢。蕉溪蛋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投入扶贫资金200万元,惠及贫困户562户2507人,户均创收2000元。青溪玫瑰花基地推行“飞地扶贫”模式,按照户均量化扶贫资金2万元的标准,联结青溪、蕉溪、金堡、都坪、报京等8个乡镇565户贫困户实现跨区域扶贫,户均年收益1600元。

截至目前,全县引进培育龙头企业25个,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40个,实现贫困村合作社全覆盖,贫困户100%加入合作社。

狠抓产销对接

前不久,镇远首届红桃节暨东西协作稳脱贫成效活动在青溪镇坪阳村成功举行。众多的宾朋,兴高采烈地走进桃林,自主参观桃园,免费品尝红桃,现场采购红桃,还与抖音粉丝高达400多万的网红石榴哥,开展线上线下全程直播活动。

当日,活动现场线上线下销售红桃2.4万斤。

通过各种形式的营销,“镇远红桃”已经成为知名品牌,不仅外形美观,而且清脆甜爽,倍受人们喜爱。镇远红桃远销浙江、湖南、四川、广西、江苏等省份。截至目前,全县发展红桃种植2万余亩,预计可产红桃3000万斤。不断发展壮大的红桃产业,将带动更多的农户走向脱贫致富的道路。

村民们正在挑选红桃入框(吴贤和 摄)

近年来,镇远县抓住杭州西湖区帮扶的契机,引进5家杭州公司牵线本地8家农业企业,开设杭州专营店3家,让镇远农产品进入杭州农贸市场,走进杭州市民的“餐桌子”和机关食堂。

这是全县积极狠抓产销对接的缩影。为解决农民后顾之忧,镇远县坚持以龙头企业开拓市场、以特色品牌占领市场,确保一个产业有一个特色品牌、一个营销网络体系,建立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强化农军对接、农校合作、农企互联、农商互通,深化对口帮扶。

2017年8月17日,该县正式启动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学生食堂食品原材料“统招、统购、统配、统送”工作,并于同年9月26日顺利完成公开招标工作,县内的省级扶贫龙头企业“蔡酱坊有限公司”中标。

该公司按照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因人制宜的原则,采购实行“学校食材配送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农户”相对接,不仅直接提供资金给贫困户,帮助其发展种养殖业,还提供技能帮扶和用工扶贫。

截至目前,公司已跟全县33家种养殖企业签订合同,给学校配送的食材中,本地猪肉、鸡蛋、牛肉达100%覆盖,本地蔬菜达50%覆盖,预计总值达2400余万,惠及农户880户。

当前,该县正凭借营养餐这个平台,为“校、农、企”牵线搭桥,实现产、供、销的有机对接,走出了扶贫新路。

下一步,镇远县将下更大的决心,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过硬的作风,对照“八要素”着力强弱项、补短板,持续把农村产业革命向纵深推进,迅速做大优势产业规模,紧盯“稳烤烟、增两花、扩果蔬、强畜禽”的产业主攻方向,坚持规模化布局,坚持标准化生产,坚持产业化融合,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强力推进,形成规模优势、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作者:江春健 吴贤和 编辑:张荣敏 责编:张荣敏

返回列表

©SJCQCS.COM 山久长青智慧云  黔ICP备16005184号

贵公网安备
52060202000205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520602356386178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