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1970-01-01 / 人气: / 来源: / 发布:
食材发霉腐烂、鸡丁炒西葫芦变“素面”……实施已7年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目前已覆盖全国29个省份(京、津、鲁单独开展了学生供餐项目)1631个县,受益学生人数达3700万。但个别学校营养餐餐品质量不合格等问题,仍在威胁着孩子们的健康安全。
营养餐营养几何,隐患几多
开学伊始,有网民爆料,河南省商水县谭庄镇大曹小学食堂内公示的学生营养菜单显示的菜品为鸡丁炒西葫芦、蒜薹等,但实际仅有半碗没有任何配菜的素面条。
半月谈记者在贵州、广西、甘肃等多省份调研了解到,各地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食品安全方面仍存在监管难、风险多发等隐患。
“一次企业送来了蔬菜——葫芦,当时肉眼看是没有问题的,但炒出来后厨师试吃时发现都是苦的,就全部倒掉,让企业立马更换食材。”一名小学校长说,“一旦出事,那就是群体性事件,学校风险压力太大了。”
“缺乏监管手段和专业人员,食品安全就如‘定时炸弹’一样隐患长存。”多名基层小学校长表示,作为承担接收营养餐食材、烹饪以及最后分发给学生的重要一环,学校承担着食品安全风险、经济成本和工作量增大等多方压力,监管“责任重大”,但“缺少手段”。
在不少农村教学点,由于没有专职工勤人员,教师不得不在教学任务之外承担起学校食堂的管理、灶头、账务等工作,仅靠“一两个人+一口锅”支撑起营养改善计划,既占用了课堂教学时间,又分散了教师工作精力。
各地出招给学生加营养
针对营养餐运行出现的种种问题,各试点地区立足当地实际,探索特色营养改善模式。甘肃、贵州、广西等多地都对学生营养餐食材实行了政府“统一招标、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的管理制度。部分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的地区实行生鲜食品定点采购。多地教育部门干部认为,政府“包办”食材能最大限度为学生营养餐提供安全可靠的食品来源。
在确保食品安全基础上,多地纷纷出招试图破解“营养餐不营养”的难题,保证学生能均衡摄入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如贵州各地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因地制宜制定学生营养午餐食谱,力争一周一换,每餐实行“三菜一汤”,荤素搭配。半月谈记者随机到贵州省正安县和溪镇和溪中心小学采访当天,营养餐为:木耳炒肉、清炒生菜、小白菜鸡蛋汤、红烧肉炖土豆。
营养餐食材中的米、面、油等大宗食品几乎全由政府包办,但在部分地区,蔬菜、肉类等生鲜食品却很难实行统一采购,容易衍生营养餐食材供应不稳定的新问题。而江西省部分地区采取的“订单生产”模式,一定程度破解了该问题。
江西省兴国县把实施“菜篮子工程”与保障学生营养餐食材供应结合起来,由企业根据实际需求,提前向基地、贫困户下种植订单,并按订单合同收购。“实行订单生产,这让农产品销路稳定,有效节约了营养餐成本,让营养餐有了严格生产标准。”当地供餐企业经理李文说。
(半月谈记者 邬慧颖 杨一苗 刘能静 王莹 夏军 骆飞)
推荐内容 Recommended
- 贵州新闻联播:铜仁大数据平台上09-08
- 央视《新闻联播》贵州:巩固脱贫03-27
- 碧江:一顿学生营养午餐的连锁效03-24
- 铜仁:大数据搭建农产品产销桥梁05-26
- 碧江新闻:市政协调研组到碧江调04-20
- “铜仁疫情登记”小程序上线 智能02-19
相关内容 Related
- 贵州铜仁:大力推动数字经济高质12-06
- 铜仁市大数据局走访大数据企业交11-22
- 石阡:精心打造学生营养餐 护航学11-22
- 全国经验交流发言!碧江区学生资11-14
- 铜陵市铜官区政协副主席方萍一行10-23
- 工业商务大数据一周工作速览(8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