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1970-01-01 / 人气: / 来源: / 发布:

一头连接基地、一头连接学生,中间再串联上“三变”、贫困户、产业等元素,六枝山乡里的“营养餐产业链”释放出扶贫好效应—— “绿色密码”打开 “幸福给养”发力。

阳春三月,凉都广袤田野绿意盎然。5日,位于六枝特区郎岱镇的呈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蔬菜基地里,金灿灿的油菜花香气扑鼻,圆滚滚的莲花白敞开胸怀,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骄阳下,50岁的青龙村村民朱永祥正和工友们在收割莲花白,忙得不可开交。“收下来装了车,马上就送到学校去!”朱永祥开心地说,这些蔬菜都是送往周边中小学的营养餐食材,全是绿色、无公害产品,拿给娃娃们吃,放心得很。

收割完莲花白,朱永祥他们还要到旁边基地里去耕地,为即将栽种的西红柿苗打好“家底”。远处,一些工人正在搭建大棚和蔬菜架子。

“一年之计在于春。”公司副总经理杜良胜说,为让学生们春季开学后能吃上新鲜蔬菜,公司提早准备做好春耕备耕工作。同时,还聘请了专业技术人员随时监测、跟踪基地蔬菜种植情况,确保基地蔬菜的绿色、无公害品质。

郎岱坝子地势开阔、土壤肥沃,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看中这里独特的资源禀赋,呈祥公司于2016年4月入驻郎岱镇,与当地政府达成协议,从事农产品的种植、生产、加工,以及商品猪养殖销售、农业技术开发,产品作为营养餐食材,配送到六枝特区北部及中心城区部分乡镇学校,送上全区94所中小学42000余名学生的小餐桌。

截至目前,公司已在郎岱镇青龙村和驿陇村以“三变”模式流转土地1050亩,建成蔬菜基地790亩、大棚5个,随季节交替,栽种辣椒、西红柿、牛心菜等20余个品种的蔬菜,年产蔬菜约800万斤,年产值约500万元。

据了解,为丰富营养餐的原材料配送品种,控制生产经营成本,公司还启动了大米加工厂、生猪养殖场、祥云水产养殖等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猪粪便用于蔬菜基地施肥,基地废弃的蔬菜又拿去喂猪……真正实现了无公害蔬菜种植。

围绕营养餐配送,公司探索出了一套“营养餐+产业基地+贫困户”的配送扶贫经营模式(即以销定产,以公司为桥梁,一头连接基地、一头连接学生,学校点菜、基地育苗、公司备送),融入“三变”、贫困户、产业等诸多元素,让当地村民反包被流转的土地,由公司提供种子、化肥等材料,农户提供劳务,让村民们在获得劳务收入的同时,还能获得农产品超产所产生利润的分红。

一份营养餐,由此成为山乡学子和当地村民的“幸福给养”——42000余名学生吃上了绿色健康的营养餐,当地贫困户实现了产业全覆盖。目前,青龙村等当地3个村共有579户2316人在基地务工,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157户545人,有效带动了一批贫困户脱贫“摘帽”。

朱永祥就是2017年“摘帽”的贫困户。“以前,在外打工收入不稳定,脱贫没盼头。现在,在基地里上班,每月能开4000多块,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没法比呀!”如今的朱永祥已经是基地里的一名管理人员,幸福感爆棚。

“公司已经取得了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认证。”杜良胜说,下一步他们将在确保营养餐配送食材安全的同时,围绕“配送链条”带动更多相关产业滚动发展,争取让更多贫困户参与进来。(记者 毛 可 李熙妍 严显艳)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