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产业发展风生水起

日期:2019-05-19 / 人气: / 来源:铜仁日报 / 发布:媒体专员-杨凤琴

导读:

2018从数字看变化:

全市电子商务企业901家,农村电商综合服务站点2036个,电子商务涉农产品销售额突破4亿元。

全市建成移动基站数21296个(其中4G基站有9814个),2668个行政村基本实现光纤宽带、4G网络、广电网络全覆盖。

全市建成77.54万贫困人口“铜仁精准扶贫云”电子档案,应用大数据分析因户施策落实医疗救助、技术培训、教育兜底、产业扶持、金融扶贫等帮扶措施。

……

一组组骄傲的数据让2018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按照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我市抢抓机遇,积极作为,坚定不移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四个融合”“五大攻坚战”“一云一网一平台”等重点工作有序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风生水起。

大数据与应用场景百花齐放 智慧建设之路越走越广

去年春季开学,我市学生营养餐大数据监管平台正式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将全市3070所中小学及幼儿园共计45.76余万学生纳入监管范围,实施率为100%。对学校每一餐食品的搭配与生产进行严格监管。

“我们在学生营养餐大数据监管平台上,提供了898个营养套餐,学校只需下单套餐,平台就会及时联系配送商,将所有的食品搭配好进行配送,这样一来,配送商不会因为配送过量造成损失,学校也不会因为食品不够随意换菜,通过几种方式,还让食品追溯系统更加便捷。”该平台贵州山久长青智慧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伶说,目前,全市进入平台并实现签约生产基地311个,带动当地农民参与生产14586户,人数46348人。

去年,山久长青“智慧营养餐”大数据监管平台及校农合作模式得到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的充分肯定,以铜仁案例为重要内容的人和数据大数据精准扶贫服务入选联合国计划开发署2018年可持续发展的五星推荐经典案例。

这只是我市实施大数据智慧建设平台带来的众多成果之一,目前宏观经济大数据监测分析平台、智慧规划(交通、住建、政企、城管)等项目助推政府治理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平安警务云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称号并入选2018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优秀创新案例,智慧规划入列2018年数字治理省级16典型示范项目。

“去年已谋划建设大数据应用场景100余个,在经济运行、社会治理、民生服务、政务服务、生态环境、城市管理、财税治理、脱贫攻坚、医疗健康等行业领域应用百花齐放。”市大数据局相关负责人说。

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培育经济之路越走越新

去年,铜仁福建天翔纺织实业有限公司通过数字化e系统项目的建设(“经纬E系统”),实现生产全流程的信息化,探索棉纺行业发展新方向,建成了智能纺纱车间,实现用“大数据流”指导“智慧生产”的智能转变。

“经纬E系统即‘基于物联网采集技术和大数据应用的棉纺生产智能管理系统’,可实现生产的透明化,车间状况随时掌握,实现生产制造的敏捷化,实现设备、人员、质量管理的精细化,减少纸质录入、节约用工、避免人为错误,实现产品全流程、全方位的监控、记录,订单可随时跟踪,自动按照班次、品种、批次进行分类统计,形成上百种报表,各道工序上的产量平衡精细化,通过实时的数据采集,准确预测前后道工序的开车时间和产量。”该厂负责人说。

去年,我市按照“抓好一项应用、落地一个项目、引入一个团队、培育一家企业、壮大一个产业”的要求,以融合为抓手,制定《2018—2022大数据与工业深度融合工作方案》,计划每年培育3个大数据与工业融合标杆项目、 35 个融合示范项目,到 2020 年,带动 170 户工业企业与大数据深度融合。

在铜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贵州天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国内最先进的精密塑胶结构件配套3C电子产品以及汽车内饰结构件的工艺加工,只需要技术人员进行简单的操作,全部实现自动化生产。

“生产线是按照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的要求,全面投入建设的全自动化生产线,能达到零排放、零污染,可以说目前是国内最先进的生产线体。”贵州天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运营总监袁孝斌说,整个475米流水线全部自动化运行,一个小时的产量就可以达到8000至1万片,年产值将达到3个亿。

据市工信局资料获悉,去年我市新入规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4户,达到14户,完成产值21.99亿元,培育大数据与工业融合标杆项目3个、示范项目35个、融合企业50户,共有贵州工业云注册企业用户168家,发布需求950条,共有70余台工业设备接入工业云平台,实现设备数据上传及远程监控。

大数据与乡村振兴深度交织 幸福之路越走越实

去年国庆,在外做生意多年的刘旭回到思南县余林村老家,让他感受到的不仅仅是路变好了,现在打电话再也不需要像以前爬到山顶才有信号,4G满格让他在老家就能随时关注市场最新的动态。“以前回老家,手机完全没信号,更不需要说上网了,这变化的确是让我大吃一惊。”刘旭说。

夯实产业基础设施,去年,我市继续推进“无限网络·满格铜仁”提升再行动,高效推进30户以上自然村4G网络覆盖,逐步改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普遍服务体系,全市建成移动基站数21296个(其中4G基站有9814个),2668个行政村基本实现光纤宽带、4G网络、广电网络全覆盖。

网络带来的不仅是信息的畅通,更是让深处大山的铜仁农产品走向了全国各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市农村人口众多,乡村振兴工作任务艰巨,虽然有丰富的特色农产品资源,但由于销售渠道不畅,难以走向市场,制约了农民增收和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而电商则成了破解这一难题的“金钥匙”。

以大数据战略行动为契机,万山区投资3亿元建成的万山区电商生态城,先后引进米尔电商、思禹电商等24家企业,经营服务范围涉及数据分析、网货供应、教育培训等行业,初步形成了集培育孵化、人才输送、网货供应、物流配送等功能为一体的电商生态产业链,运用阿里巴巴、邮乐购等电商平台建成农村电商服务站点78个,乡镇(街道)覆盖率达100%,仅去年万山区的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就达6123.18万元。

电子商务,让我市众多像万山区一样的地方,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奔走在增收致富的大道上,目前全市共建成网商网店2500家,电商带动贫困户就业1.3万人,培育农村经纪人1500人,实现了“梵净山珍·健康养生”品牌提升和“铜货出山”。 (铜仁日报融媒体记者 罗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