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碧江这五年奋力跨越展新颜

日期:2016-11-06 / 人气: / 来源:铜仁新闻网 / 发布:网络编辑-杨柳

10月29日上午,中国共产党铜仁市碧江区第二次代表大会在该区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碧江区委书记陈代文作工作报告。

《报告》指出,过去5年,该区以“率先在铜仁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迅速找准撤市设区后的角色定位,锐意拼搏、克难奋进,圆满完成区第一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区呈现出经济健康发展、生态保持良好,社会和谐稳定、民生持续改善,政治风清气正、干部奋发有为的良好态势。小康社会全面建成。预计全区生产总值从2011年的63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15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79亿元增加到286亿元,财政总收入、公共预算收入分别由6.8亿元、4.7亿元增加到32亿元、12.8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13846元、5339元增加到27750元、10879元,主要经济指标全部实现总量“翻一番”,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发展的势头日益显现,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同步小康创建十佳示范区(县)”,在全市率先通过全面小康达标验收。

在撤市设区的5年里,该区迅速转换角色,找准位置,成功探索适合碧江区情的管理新路子,着力构建规范高效的管理体制,突出抓好发展第一要务,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过去五年取得的成绩一是始终以党建为先,从严管党治党,执政能力全面提升。思想建设更加深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开展,广大党员干部思想受到了洗礼,锤炼了党性,对党的归属感逐步增强。强化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推行党委意识形态工作例会和联席会议制度,组建新闻中心,建立舆情应急队伍,5年来无重大负面舆情蔓延。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建成“道德讲堂”85个,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和“全省文明单位”19个。全区人民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发生重大变化,必将转化为加速发展的强大动力!组织建设成效显著。坚持“实绩论英雄”,实行县级领导述职报告评议、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全员双向述职”和不合格党员退出机制,实施党政正职和重要岗位干部定期轮岗交流,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领导干部26名,干部队伍活力进一步激发。实施“民心党建”工程,精准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干部,落实帮扶资金5亿余元,发展集体经济项目40个、产业园3个。组建区非公党工委和碧江经开区商圈党委,推行科(股、站、所)长民主考评制,开展“五整治五提高”专项整治,村(社区)干部基本报酬和办公经费均提高50%以上,被评为“全省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区(县)”。各级党组织领导发展、服务群众、促进和谐的能力明显增强。作风建设持续深化。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支持纪检监察机关“三转”,组建民生监督组,选聘社会监督员,实现村级监督机构全覆盖。出台“九项规定”,启动巡察工作,扎实开展“三个开刀”、党风廉政建设集中专项整治、民生领域整治铸廉三年行动,认真整改落实巡视反馈意见,查处违纪案件349件,处分党员干部343人,移送司法机关37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580万元。

二是始终以发展为要,专注发展定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新型工业化迈上新台阶。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灯塔工业园区扩大15倍、升级为省级经济开发区,铜仁·苏州产业园加快建设,核心区实现“七通一平”,形成“一心三品”产业体系。建成智慧产业园、食品产业园、农业大数据应用科技创业孵化园等“园中园”,引进农夫山泉、百丽鞋业、好彩头食品等128家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58家,被认定为“全省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示范区”和“全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新型城镇化实现新突破。坚持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双轮驱动”,加快山水园林城市建设,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一倍,达4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67.2%。实施“五城联创”、城市“十大提升工程”,完成小十字等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和背街小巷硬化亮化,建成免费环保公厕49所。建设麒龙国际等城市综合体,教育园区基本建成,行政中心搬迁入驻,碧江新区初具规模。实施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农村集中建房、示范小城镇、美丽乡村等建设项目,全力整治“两违”,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实施“外通内联”战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实现零突破,铜兴大道、武陵大道、睿力大道等城市主干道路建成通车,通村水泥路实现全覆盖,被列入全省小康路建设示范县。主城区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不断提升,武陵山交通枢纽地位越加凸显。农业现代化取得新成效。编制全区“农旅一体化”总体规划,建成灯塔马岩等农业示范园区12个,其中和平、坝黄、瓦屋园区列入省级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形成“一心三圈多园”格局。实施马岩水库、芦家洞电站等水利工程,完成全国第一轮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三个万元”工程全面收官,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达43万亩。农村电子商务加速发展,农业大数据应用平台上线,培育和引进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4家,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312个。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全面激发,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文化旅游产业化呈现新格局。构建武陵山片区新兴旅游集散中心,实施智慧旅游,建成 全市首家旅游服务中心、旅游车站,形成“一江两线多景区”产业布局。加快“梦幻锦江”5A级景区建设,建成沿江栈道25公里、景观灯光16公里,滨江公园建成开放,水上旅游公交全面运营。成功申创锦江国家水利风景区、碧江国家湿地公园,九龙洞风景名胜区升级为国家4A级景区,完成《铜仁市志》编纂,中南门古建筑群保护与利用工程基本完成。加快大明边城5A级景区建设,被认定为“全省首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5年新增星级酒店10家,累计接待游客2550万人次,旅游收入230亿元。旅游产业快速崛起,正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

三是始终以改革为重,释放制度红利,发展活力有效激发。坚持问题导向,稳步推进242项改革任务,改革工作亮点纷呈,始终保持全市前列。在全国首创关爱留守儿童“1234”工作法,被中央《改革案例选编》首例刊发,列为2016年全国重点宣传典型。在全市率先启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被评为“全省第五轮农村改革试验试点先进区(县)”。

建立“一核为主·多元共治”新型社区治理机制,被《贵州改革情况交流》刊发,入选第四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在全市率先实行幼教集团化办园、网格化管理模式,提前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推进青少年足球试点改革,9所学校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示范学校。投融资体制、行政审批制度、农民市民化等各项改革有序推进,城市管理权限下放街道属地管理,乡镇规划管理委员会实体化运行,组建的城投集团公司在产业转型、城乡建设、民生改善等重大领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是始终以民生为本,凝聚民心民力,民生福祉全面改善。民生幸福底色更加鲜亮。公共财政预算支出80%以上用于民生事业,解决了出行、住房、教育、医疗等大量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实施脱贫攻坚行动,6个乡镇脱贫摘帽,5万余人脱贫,被认定为全省电商扶贫示范区(县)。实施教育“9+3”计划、“4+2”教育突破工程,教育工作连续5年全市第一,被认定为“全省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实验区”。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连续4年全市第一。计生工作连续5年保持全省“一类县”水平。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城乡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彻底解决5万余群众住房问题和近9万农村人口及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覆盖城乡的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基本形成,连续4年被国家体育总局表彰为“全民健身先进单位”。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加强。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积极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森林覆盖率达60.5%。加强锦江流域综合治理,实行城镇垃圾和污水集中处理,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碧江开发区被评为全省首批清洁生产试点示范园区。《守住好山水过上好日子》绿色发展经验被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报道。

五是始终以法治为基,创新治理机制,法治进程扎实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全面推进。推动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权,专委会和乡(镇、街道)人大规范化建设、代表作用发挥取得新进步。支持政协发挥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统一战线不断发展壮大,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作用充分发挥,被认定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法治碧江建设取得突破。加快司法体制改革,区法院、区检察院被列为全省第二轮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单位,该区被认定为全省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区(县)。“六五”普法通过验收,司法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法律顾问制度实现政府部门全覆盖,群众依法表达诉求、维护合法权益的渠道更加畅通。社会治理能力不断增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铜仁经验写入十八大报告。实行县级领导包案和定点信访接待制度,连续两年保持全省信访工作“三无县”水平。开展平安碧江“五项行动”,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连续4年全市第一,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被认定为“全国创新社会管理先进区(县)”“贵州省平安建设先进县”。

今后五年的工作安排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报告》指出,站在又一个5年新起点,该区必须拿出敢闯新路、敢于突破、奋发图强的气概,不向困难低头,不向挑战示弱,不向挫折妥协,全力建设更全面、更广阔、更均衡的全面小康社会。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着力抓好绿色发展,培育后发赶超新优势。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闯出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统一的新路,打造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试验田。

大力实施大生态跨越工程。出台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实施意见,扎实抓好山水林田环境保护,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继续实施生态建设、水利建设、石漠化治理“三位一体”规划,严守耕地、林地、森林和湿地面积红线,构建以锦江流域生态保护带为核心,以交通沿线、锦江绿化带为网络的武陵山生态廊道和屏障,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65%以上,90%以上乡镇获省、市生态乡镇命名。加强环境保护治理。构建“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三大体系,严格落实生 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和领导干部约谈制度,强化林业生态红线保护和生态环境损害“两个问责”。建立健全“山上、天上、水里、地里”4条生态底线保护机制,建立点源达标排放长效管理和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实行耕地保护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建设区域大气监测网络。深化饮用水源保护管理制度,确保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机制,加快碳资源、排污权、节能量等绿色资源交易,有序淘汰落后产能,力争纳入碳排放交易试点城市。

大力实施大健康跨越工程。聚焦“医、药、健、管”四大领域,加快大健康医药产业示范区建设,打造营养健康养生基地。着力发展健康事业。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地位,大力实施“智慧医疗”,健全区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配齐医疗设备和乡镇(社区)全科医生,加快养老服务机构和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实现乡镇全覆盖,农村互助幸福院实现村(社区)全覆盖,建成城市社区15分钟健康服务圈、乡村30分钟健康服务圈。建立食品安全监督机制,实现全过程、各环节可溯源监管。着力发展健康产业。大力发展民族药、中成药等医药产品,加快医药流通体系建设,推动武陵山医药物流园、同德药业等项目达产达效,促进新医药产业现代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积极开发景观水、饮用水、高端水等立体水产品,突出抓好温泉产业培植,推动健康运动、医疗康复、休闲养生融合发展。

大力实施大文化跨越工程。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着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发展壮大文化产业。以乡愁文化为核心元素,激活文化创意、节庆会展、体育休闲健身等文化产品市场,注重骨干文化企业培育,促进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大力保护传统文化村落,深入挖掘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作与市场的深度融合,创作一批文艺精品,讲好碧江故事。高标准建设黔森书院,传承好乡土文化、找回铜仁老记忆。繁荣文化体育事业。以包容诚信公正为价值取向,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培育乡贤文化。创新体育事业发展机制,完善休闲广场、运动场地等公共设施,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明边城文化产业基地、龙舟文化博物馆建设,坚持办好中国传统龙舟赛等精品赛事。

二是着力抓好“四化同步”,推动经济发展新跨越。牢牢把握“产业强、经济强、碧江强”这一基本发展逻辑,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全面推行县级领导“六抓”责任制,形成比工作、比干劲、比贡献、比落实的发展氛围。

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坚持“工业强区”不动摇,以园区为抓手、项目为主线,全面实施新型工业“三步走”战略,打造贵州东部新兴工业核心增长极。到2020年,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达300亿元以上,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25%以上。打造园区平台升级版。按照“大园区规模化、小园区特色化”思路,坚持以碧江开发区为主战场,高标准做好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全力推进铜仁·苏州产业园建设,扎实抓好“一区五园”建设,创成省级示范园区。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加快实现“新九通一平”,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做强工业产业集群。围绕壮大“一心三品”产业体系,做大做强特色食品、加工制造、新医药、现代物流等主导产业,积极培育新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着力构建百亿级产业集群,打造贵州东部特色轻工和制造业基地。深入实施工业“百千万”工程,加快武陵山国际汽车城、广英石材和重型机械贸易城等项目建设,推动现有企业达产达效、下游产业链条延伸。加快武陵山一级物流集散中心建设,全力打造武陵山商贸物流集散中心。强化要素服务保障。充分发挥融资公司、企业商会等平台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开发和建设,盘活园区资源。扎实编制工业项目库,全力抓好项目争取和招商引资,快速推进园区“政务、商务、服务”三配套,确保更多高端低碳项目落户碧江。

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坚持老城提升和新区提速“双轮驱动”,推动城市规模与集聚人口相适应,城市功能品质与产业转型升级相匹配,增强中心城区首位度,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园林城市。到2020年,城镇化率达75%以上。高起点规划。立足“武陵之都·仁义之城”的城市定位,加快中南门、江宗门城市文化传承保护区、建成区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区和新城现代城市发展引领区建设。加快构建“一心、两轴、四镇、三节点”城镇空间体系,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农业、特色商贸和特色旅游小镇,基本实现镇村城镇化、集镇城市化、城乡一体化。高品质建设。

按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大力实施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环境与风貌优化、社区建设等项目,加快锦江生态绿色栈道、城市路网生态廊道和社区休闲广场建设,全面推进背街小巷硬化亮化美化“三化工程”,建立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市政基础设施体系。坚持“产城互动、景城融合、教城一体”发展模式,加快碧江新区建设,突出抓好凉湾海绵城市示范区建设,提升教育园区对第三产业的带动能力,建成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高标准管理。探索“大城管”体制机制,构建“智能精细、规范高效、协同治理”的城市管理新格局。扎实推进“五城联创”,

加快智慧城市建设,规范小区物业管理。坚持规划的刚性执行,抓好“平改坡”立面改造、小城镇建设、农村集中建房和村庄整治等工作,严格控制“两违”行为。高效能运营。

探索土地收储制度和城乡失地农民保障机制,建立健全户籍管理、社会保障等体制机制,提升中心城区的包容和吸附能力。进一步创新城镇化投融资模式,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争创国家级新型城镇化试点。

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坚持“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理念,建立旅游与农业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打造全产业链新模式。到2020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5亿元以上。做强现代农业园区。积极争取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加快和平、坝黄、瓦屋、六龙山等农业园区建设,确保马岩、云场坪、桐木坪3个农业园区申报为省级农业园区,全面构建“一心三圈多园”发展格局,着力打造锦江沿线都市休闲度假型农业产业带和环城市休闲度假型农业产业圈,形成“山水相依、景田相望、农旅相生、产城相融”的生动格局。做精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入实施品种、品质、品牌“三品”战略,建设一批优质农产品产业基地,申创一批国家地理标识产品和省级认证品牌。加快农产品专业市场和农产品集散中心建设,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0家以上。做优农业大数据产业。抓好大数据企业招商,推进大数据与商贸物流、农业农村、精准扶贫有机结合,加快武陵山物流大数据中心、农业大数据应用平台、智慧云农商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着力打造武陵山大数据产业发展高地。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商,突出抓好电商产业园、行业交流合作平台、区域性综合电商平台和母亲电商服务站建设,推动山久长青“互联网+学生营养午餐”智慧云综合服务平台覆盖武陵山区中小学校。

深入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为目标,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加快全域旅游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十全十美”全域旅游格局,实现旅游“井喷式”增长。精心谋篇布局。

高起点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加快编制核心景区、新兴景点、全域旅游示范乡镇、旅游扶贫示范村等专项规划,着力抓好百里锦江国际休闲度假区规划建设。各乡(镇、街道)要建立旅游产业发展机构,大力开发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山地户外运动、乡村旅游,加快构建“一心三带五区多点”旅游发展新格局。精美打造产品。高标准恢复重建铜仁古城,与五显庙、三江公园片区同步规划、一体化建设,打造西南地区最具吸引力的古城。

深入推进“梦幻锦江”、大明边城、九龙洞、碧江国家湿地公园、凉湾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等景区景点建设,着力抓好滨江公园沿江景观栈道提升改造,完成碧江石林景区省级地质公园申报和规划建设。加快山体公园建设,全面提升马岩、和平、坝黄等农业园区景区化水平,配套观光旅游功能。精细营销服务。

构建旅游大数据平台,实施“互联网+旅游”行动计划,提升旅游品牌形象、营销能力和管理水平,办好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大力发展星级酒店、民俗客栈,健全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公路等基础设施。鼓励旅游企业积极“触网”,推动“线上线下”智慧营销,打造武陵山旅游集散中心。

三是着力抓好改革开放,打造内陆型发展新高地。把改革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更加增强自觉性、坚定性、创造性,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改革创新、扩大开放,加快实现动力转换。

坚决破除发展瓶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改中求实、改中求优、改中求活。

加快碧江开发区体制改革,推动行政审批、执法等权限下放。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加强区级基本财力保障。推进城投集团改革,增强平台融资能力和资产实力,严格控制政府债务规模和风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投融资公司及财源担保公司市场化运作,完善“3个15万元”配套政策和落实机制,引导生成更多市场主体。加快乡镇综合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的有效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有效推广“三变”改革和“三金”经验,组建区级农村土地流转中心,完成农村产权“四权”改革。深化关爱留守儿童“1234”工作法,建立健全留守儿童之家;重点依托园区发展,积极引导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就业创业,从源头减少留守儿童存量。全面推广“一核为主·多元共治”新型社区治理机制,推进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

全力推动开放创新。加快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孵化中心和企业研发中心三大平台建设,抓好一批科技创新企业和大众创新示范点建设,打造一批国家或省级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公共技术平台。加强与苏州昆山交流合作,共同组建投资平台公司,合力打造产业转移示范园,建设碧江对外经济综合商务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方位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健全招商引资项目政策审议制、全程代办制,营造公平高效的投资环境,着力打造全省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武陵山区域湘渝黔经济合作示范区和长江经济带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

四是着力抓好民生事业,实现人民福祉新提升。以“率先脱贫攻坚”为统领,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人民主体作用,用改革的 思路和可持续的办法,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深入实施“五个一批”,做到“六个精准”,到2017年贫困发生率下降至3%以内,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创建武陵山脱贫攻坚示范区。

加快“扶贫云”建设,用统筹的思路、城镇化的力量增强造血功能,突出抓好“7.4”特大洪灾灾后重建,深入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采取整村整乡推进的方式,对水电路讯和危房改造、环境整治等基础项目,统一连片规划、项目管理、设施配套。深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逐步把高山偏远、生存条件恶劣地方的贫困群众迁入城区安置点。打破行政区域界限,逐步承担愿意落户碧江的全市易地扶贫搬迁户的安置任务。建立健全脱贫攻坚责任落实、全社会帮扶、投入保障、督查考核“四大机制”,不断巩固扶贫成果。

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教育信息化、国际化、优质化3个平台建设,基本普及15年教育,实现12年免费义务教育。每年筹资3亿元,用两至三年时间完成城区中小学和幼儿园改扩建任务,解决农村学校硬件设施问题,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验收。加快推进二中创建省级一类示范性高中和十五中创建省级二类示范性高中,到2020年本科上线率达75%以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到2017年区职校通过省中等职业示范性学校复评。健全贫困学生资助体系,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提高城乡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筹建区人民医院,完成三级甲等中医院创建,提高医疗卫生供给服务能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行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新农保、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保“三保”统筹,实现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基本医疗保障。促进城乡居民充分就业。推进全民创业行动计划,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大兴创业之风,完善创业激励政策,扶持发展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激发民间创业活力,以创业带动就业。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产业,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就业增长。健全城乡统一的就业服务体系,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退役士兵的就业工作。完善就业援助机制,动态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保障人民群众住有所居。着力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等民生工程,健全管理机制,切实解决低收入群众住房问题,使他们也能够平等、公平地享受住房保障服务,努力实现人民群众的“安居梦”。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加快以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国省干线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1000万吨铜仁东铁路站场改造提升工程,完成铜仁至怀化高速公路铜仁段建设,构建“三纵两横两环七连线”骨干公路网。建设畅通便捷的城市路网,实施农村路网提级改造工程,实现基础设施“全域互联互通”。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实施农村“光纤宽带”和数字化广电网络工程,建成一批综合性网络应用、公益性信息服务和信息化融合工程。加快防洪、排涝工程和河道综合治理,建设一批中小型水库,彻底解决城乡工程性缺水问题。建立村收集、乡转运、区处理的垃圾处理机制,全面完成农村垃圾收集清运工程,建成碧江垃圾焚烧发电厂,实现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面推进以村为单位的污水处理项目,下大力解决锦江沿岸、集镇所在地、核心景区景点的污水集中处理问题。

五是着力抓好依法治区,促进民主政治建设新突破。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区有机统一,大力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广泛凝聚合力,巩固和发展全区团结干事的良好局面。探索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入、履职、退出机制,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积极开展工作;支持区政府依法行政,冲在一线抓落实、破难题;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方面的作用,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推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把工作重心转向基层、更加面向群众。巩固党的爱国统一战线,深化“同心共创”工程,重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的优势,扎实做好民族、宗教、外事和对台等工作。坚持党管武装,加强国防教育和后备力量,推动军民融合发展。

加快法治化进程,建设良好的法治环境。实施“七五”普法,抓住“关键少数”,建设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尊法、人人守法的社会风尚。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职权明晰的运行机制、公正公平的执法机制、系统透明的监督机制,实行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及倒查机制,推动各级行政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坚持以司法公正为核心提升法治公信力,扎实抓好司法体制改革,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建立乡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强化法律援助、司法救助,让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创新社会治理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创新县域信访管理新模式,完善矛盾纠纷调处、群众权益保障机制,推行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理各类矛盾。大力建设“平安碧江”,推进“天网工程”延伸到村,实现“零发案小区”创建全覆盖,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严格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机制,狠抓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等监管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